中文名稱:倍建樂射頻系统 英文名稱:BTLEMTONE system衛部醫器輪字第035253號
1.橘皮紋是什麼?讓妳身體顯老的元兇 |
2.橘皮紋成因? |
3.自我檢測,你的橘皮紋嚴重度 |
4.非侵入性EMTONE 橘皮紋治療原理-雙波同步更有效 |
5.非侵入性EMTONE(RF+TPE),適合對象? |
6.非侵入性EMTONE 橘皮紋治療優勢 |
7.非侵入性EMTONE橘皮紋治療(RF+TPE) |
8.非侵入性EMTONE常見Q&A |
1.橘皮組織(Cellulite)是指,皮下脂肪有些突出物突出到真皮,身體局部的脂肪厚度和彈性不同,導致皮膚表面凹凸不平,就像橘子表皮一樣。
2.橘皮組織的好發位置包括:大腿、臀部、腰、腹等不易運動到的地方。
從皮膚結構觀察,女性的膠原纖維束多為直向結構,容易下拉產生凹凸,因此較容易產生橘皮。
✔皮膚失去彈性,抵抗內部壓力的能力下降
✔膠原纖維束缺乏彈性向內縮(皮膚產生凹紋)
✔脂肪細胞變大,在真皮及皮下組織之間產生外加的壓力
✔循環不良影響,代謝物堆積過度
Ⅰ度(輕度) | 施加壓力也不會有明顯凹陷。 |
---|---|
Ⅱ度(中度) | 捏或是肌肉收縮時出現凹陷。 |
Ⅲ度(重度) | 站立時可看見凹痕,但躺下來即消失。 |
Ⅳ度(極嚴重) | 站立或躺下都可以看到凹痕。 |
使用 447kHz、150W單極射頻能量,穿透深度超過2公分,具備更深入滲透的選擇,可達皮下組織深層*。刺激膠原蛋白彈力纖維重新排列組織,健康皮膚彈性與張力,提升皮膚與肌肉之間的支撐性與緊緻度。
利用10Hz 4bar衝擊波可擊散不均勻的脂肪團塊,作用深度約在皮下2 - 3公分*同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刺激淋巴系統,增加組織供氧及代謝移除,提升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維的細胞健康重組,有利於改善橘皮組織。
標靶衝擊波(TPE)是一種放射式震波(Radial shockwave),衝擊波是一種攜帶高能量的「超音波」可在短時間之內給予快速且急速拉高的正壓,它也會使局部溫度增加。
Ⅰ.膠原蛋白重塑 : 衝擊波會使組織產生偽發炎的過程(Pseuo-inflammatory process),組織釋放癒合介質,調整原本的纖維母細胞排列。
Ⅱ.新生血管健康成長衝擊波對組織產生機械性壓力及空化(Cavitation),就像液體中的氣泡一樣,使組織供氧更有效率,微血管及新生血管健康生成。
Ⅲ.代謝物質排出衝擊波會刺激局部的淋巴系統,通過誘導結締組織的變化來影響皮膚鬆弛和脂肪團組織,得到皮膚的健康優勢。
✔所有等級的橘皮組織及皮膚鬆弛
✔所有體型(沒有BMI限制)
✔身上有橘皮組織,或摸起來有凹凸感
✔皮膚鬆弛無彈性
✔產後肚皮鬆垂
1.雙波結合讓治療更有效率,效果加乘,更快看見成績。
2.適合不同軟硬的橘皮組織,療中即時溫度監控,安全性高。
3.適合臀部、大腿、手臂、腹部,達到目標溫度(40-45°C)僅需 60-90秒。
4.深層電波伴隨標靶衝擊波,加熱更均勻,治療中即時溫度監控,安全性高。
眾所周知,RF射頻加熱會導致真皮中與膠原蛋白相關的熱反應重塑,進而組織收緊。此外,熱傳導可以同時越過真皮,直接到達皮下層組織誘導脂肪細胞收縮。除了增強射頻引起的變化外,同時觀察到TPE機械刺激也積極改善局部循環並促進新生血管的健康生成。
✔根據豬皮實驗,經過1個月後的組織切片檢查說明,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維更緻密。***圖片翻拍自Emtone_CLIN_JCD_Comparative-veterinary-histology_Kinney_EN100(因為豬皮與人類皮膚結構較為接近。該研究設計也被認為是合適的、提供可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。這些豬大約140天,飼養在正常環境條件下,並可隨意獲取食物和水)
✔醫學美容皮膚科文哉指出,94% 的患者對治療結果感到滿意,而大多數患者中的人注意到橘皮組織(92.9%)得到改善。 ***圖片翻拍自J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- 2022 - Duncan - Effectiveness of combined use of TPE + RF。
30位女性(平均34歲、BMI 25.9 kg/m2),接受四次治療(臀部和腿後,共24分鐘),追蹤3個月,超音波顯示真皮層組織變平滑且增厚14% (+0.28 ± 0.15mm),脂肪厚度減少1.96 ± 1.60mm。圖片翻拍自Clinical evaluation of simultaneously applied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and targeted pressure energy as a new method for non-invasive treatment of cellulite in post-pubertal women. Prof. Klaus Fritz M.D., Prof. Carmen Salavastru, M.D., Magdalina Gyurova M.D.
資料來源:BTL
資料來源:BTL
資料來源:BTL
資料來源:BT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