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Dr.簡正倫醫師
圖片來源 2021.09.13_freepik_license3806128
腹瀉
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一般是指大便次數每天超過三次以上,大便質地稀溏不成形,甚至水瀉,,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症狀。腹瀉的病因,以中醫的理論而言,可分為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三類。內因屬於體質性的,常見如脾胃虚弱、脾腎陽虛等體質;外因多屬感染性的,臨床上可簡單區分成寒濕型、濕熱型;不內外因常見於情緒波動或過度緊張,類似於西醫所謂「大腸激躁症」。
圖片來源 2021.09.13_freepik_license10314776
感染性腹瀉
感染性的腹瀉即西醫所謂的「腸炎」。一般而言,寒濕型多由於病毒成染或過食生冷所致,以水瀉為主;溼熱型多由於細菌感染或飲食不潔所致,大便黏膩臭穢。 這類腹瀉多半來得快,去得也快,治療時要禁食最少半天到一天,再配合內服中藥,一般2至3日即可痊癒,之後再輔以清淡飲食,白粥能夠養胃也可補充養分和水分,是很好的食療選擇。
體質性腹瀉
體質性的腹瀉吃中藥調理效果更顯著。一般而言,這類患者多有容易疲勞,面色微黃或蒼白,胃口不佳,大便稀軟,易頭暈目眩,說話中氣不足等脾虛症狀,可服用補氣健脾的中藥改善體質。如果長期腹瀉,或久病體虛引起腎陽不足,則容易出現所謂的「五更瀉」,即晨間出現腹瀉,伴有神疲、腰痠、耳鳴等腎虛症狀,就要再加溫補腎陽的藥物調理。
情緒性腹瀉
至於情緒因素造成的腹瀉,多由於情緒波動或過度緊張,造成自律神經失調,腸胃蠕動過快,除了脾胃藥外,需再輔以疏肝解鬱、放鬆心情的中藥,才能達到標 本兼治的效果。
圖片來源 2021.09.13_freepik_license13435800
中醫治療腹瀉
中醫對腹瀉的治療對策是治療兼調理,不只是單純的抑制腸胃蠕動(止瀉)而已,還兼有改善體質、調理腸胃功能的效果,也不會像西醫止瀉藥吃完有便秘或腹脹 的副作用,可提供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