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00-000-593
週一至週五,09:00~17:00 (國定假日、例假日休息)

【甘草酸】天然抗炎護肝聖品,增強免疫,延緩老化

0000-00-00

甘草酸:讓歲月慢下來的秘密配方,從抗老、免疫到透亮好膚質

身為皮膚專科醫師,也是一位年齡管理的探路人,我總在尋找能真正幫助肌膚與身體「慢老」的天然成分。而來自甘草根的甘草酸(glycyrrhizinic acid),正是一位低調卻功力深厚的抗老選手。它不只能讓膚色更澄澈、穩定膚況,甚至對我們的免疫系統、發炎控制與細胞壽命都有加分效果。

這篇文章,我想用一種不那麼冰冷的方式,陪你慢慢認識這位天然成分界的潛力股:怎麼使用、什麼劑量最剛好、有哪些好處與需要留意的小提醒。讓科學的知識,帶點人情味地走進日常。

甘草酸是什麼?它不只是古早味

甘草酸是從甘草根中提煉出來的一種三萜類化合物,它的藥理效果橫跨好幾個科別:抗發炎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保肝、調節免疫——如果它有自己的 LinkedIn,大概是那種什麼技能都打五顆星的優秀履歷。

不過,比起它過去在中藥界的資歷,我們今天要聊的,是它在醫學美容與抗老化領域的新角色。

甘草酸的三大抗老力

抑制發炎,讓老化按下暫停鍵

年齡的痕跡,很多時候來自慢性發炎。甘草酸能溫和地調節身體的發炎反應,抑制像是 TNF-α、IL-6 這些發炎信使,同時清除自由基,幫助細胞減少氧化壓力。簡單說,它有點像是替細胞撐傘的好隊友,不讓老化來得太急太猛。

穩定免疫力,為健康續航

隨著年紀增長,免疫系統也會慢慢「變懶」。甘草酸能夠提升 T 細胞的活性、增強自然殺手細胞(NK cells),甚至有抑制病毒(包括 SARS-CoV-2)複製的潛力,是種值得納入抗老保養清單的內在防禦強化劑。

透亮膚色,修復敏感,肌膚更有溫柔光感

在皮膚科的應用上,甘草酸是個很會「安撫情緒」的角色:無論是痘痘後的暗沉、泛紅的敏感肌、甚至難搞的玫瑰斑,它都能柔和介入,協助穩定膚況、淡化色素,還能輔助膠原蛋白合成,讓肌膚緊實又不失彈性。

如何正確使用甘草酸?外擦與靜脈注射,各有巧妙

外用甘草酸:日常保養的溫柔推手

甘草酸在保養品中的使用濃度通常落在 0.5%~2% 之間,多與像是維他命 C、菸鹼醯胺、杜鵑花酸等成分搭配,用來達到亮白、舒緩、修復等效果。

甘草酸怎麼用才剛好?

早晚各一次,洗完臉後當作精華液使用,接著再疊擦乳液或保濕霜即可。特別適合泛紅、粉刺肌、暗沉不均的朋友使用,對雷射術後肌膚也有良好的修護力。

貼心提醒: 如果你是敏感肌,建議先在耳後或下巴試用看看,確保肌膚能與它和平共處。

甘草酸靜脈注射:由內而外的抗老進階版

在日本與歐洲,甘草酸已廣泛用於靜脈注射,常見於肝臟保養或免疫輔助療程中。當它以靜脈注射進入身體,就像請來了一位內科專家來幫你「排毒加油」。

專業使用劑量(請務必於醫師監督下進行):
• 每次注射約 40~60mg 甘草酸
• 每週 2~3 次,療程建議持續 4~6 週
• 通常會搭配胺基酸、維他命 C 或穀胱甘肽聯合注射,效果更佳

許多患者反映,做完幾次注射後,不只膚況穩定、氣色變好,連體力與睡眠品質也明顯提升。當然,也可能只是剛打完針太開心,氣色自然紅潤(這就當幽默一下吧)。

使用甘草酸的副作用與禁忌:雖是天然,也要拿捏分寸

別忘了,就算是植物來源,也不是多多益善。甘草酸若攝取過量,可能會導致一種叫做「偽性醛固酮症」的狀況,簡單來說,就是身體像吃了太多鹽巴一樣:
• 水腫、頭痛
• 血壓升高
• 鉀離子下降(低血鉀)
• 若與利尿劑、類固醇併用,風險更高

以下情況請避免使用或務必諮詢醫師:
• 高血壓未控制
• 慢性腎病
• 孕婦(可能干擾荷爾蒙)
• 長期服用排鉀藥物者

記得,保養是一種節奏,不是比誰補得快、吃得多,而是能不能找到身體最剛好的平衡點。

結語:真正的慢老,是溫和而有意識的選擇

甘草酸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青春靈藥,但它有一種「穩穩的力量」,能在你不經意的日常裡,默默幫你對抗時間的腳步。

不管是每天擦的保養品,還是在醫療專業中進行的靜脈注射,甘草酸都值得成為你肌膚與身體保養計畫中的一部分。但要記得:效果不是靠多,是靠對。

給身體溫柔的照顧,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,也是一種對自己說「我值得」的溫柔回應。

甘草酸常見問題小提醒

Q:甘草酸可以口服嗎?
可以,但建議選擇醫師配方或短期使用。若長期保健使用,會建議選擇「去甘草酸」配方(DGL),對胃好但無抗老效果。

Q:甘草酸跟市售甘草萃取液一樣嗎?
不一樣。後者成分不穩定,濃度也無法掌握。建議選擇醫療等級、成分純化的甘草酸產品。

Q:可以與其他酸類或 A 醇搭配嗎?
可以。甘草酸溫和抗炎,反而能減少 A 醇或果酸使用時的刺激感,是很好的搭配夥伴。

 
實際治療效果因個人狀況不同建議和專業醫療團隊一同評估
 

悠美診所 線上立即詢問

 

《 免責聲明 》
◆ 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風險,本文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狀況仍須由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。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衛教與醫療資訊推廣,我們有義務讓您充分了解到,這些資訊並不具有可以取代醫師、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之效益。
◆ 經本診所取得授權公開之肖像、圖文及影音等,經查證非經由本診所書面同意下,如有第三方將其任意轉載、修改使用,此侵權行所造成之所有損害,本診所不負任何賠償責任,並視情況將依法通知並提出告訴。
◆ 本網站力求網站內容之準確性及完整性,若內容有疏漏,本網站並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,網站內容將會隨時更新,而不作另行通知。

※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

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我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