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0-00-00
我們都知道,時間從不遲到。但幸好,在醫學美容的世界裡,我們可以溫柔地和時間打個商量。而視黃醛(Retinal),就是這場談判中,一位溫柔而有力的代表。
這場抗老旅程,從一瓶Retinal開始,也從一個更懂愛自己的人開始。
一段從眼睛走進肌膚的旅程
最早,Retinal是視網膜健康的重要成分,扮演著光線感知的角色。直到後來,科學家發現她不只會“看見光”,還能“帶來光”,在皮膚醫學中閃閃發光:促進膠原蛋白、加速代謝、淡化暗沉、平衡油脂、甚至對抗痘痘。
當然,真正讓她出場的,是越來越多尋求溫和卻有效抗老方案的人——她的魅力,正是給予肌膚剛剛好的推力,不急不躁,卻步步生光。
Retinal 最早不是在皮膚科被發現的,而是來自視覺科學的研究。
• 1870年代:德國生理學家 Franz Boll 首次描述了視紫紅質(Rhodopsin)在視網膜中的存在,這是一種對光線有反應的蛋白質。
• 1940年代:美國生物化學家 George Wald(後來榮獲1967年諾貝爾獎)證實,**維生素A衍生物——11-順式視黃醛(11-cis-Retinal)**是視紫紅質的核心,是人類視覺的關鍵。這是人類首次將「Retinal」定義為一種具功能性的分子。
這個發現奠定了後續醫藥與美容應用的科學基礎。
早期的Retinal取得方式,是透過動物肝臟中提取維生素A,再以氧化方式轉化為Retinal。但隨著需求量增加與化學技術進步,人工合成取代了天然萃取。
合成方式大致包括以下步驟:
1. 起始材料:β-胡蘿蔔素或視黃醇(Retinol)
2. 氧化反應:利用選擇性氧化劑如MnO₂或Swern oxidation將Retinol轉為Retinal
3. 純化:利用柱層析與低溫保存技術,確保產物穩定性(因Retinal易被光氧化)
這類合成方式在1980年代已成熟,被多家藥廠與化妝品公司應用於大規模生產。
你可能聽過Retinol(視黃醇),卻未必認識Retinal(視黃醛)。她是維他命A家族裡的一員,地位介於溫和的Retinol與強效但刺激的處方藥Tretinoin之間——換句話說,她比妹妹快、比姐姐溫柔,是很多人心中的完美中間值。
和她的姐妹比較一下?
• Retinol(視黃醇):需要兩步轉換才有效,慢一點,適合入門者。
• Retinoic Acid(A酸):效果快但刺激大,是醫師處方藥。
• Retinal(視黃醛):只需一步轉換,效果快又溫和,讓人想長期依賴。
所以,如果你是一個在意效果,但又不想每天早上醒來變成小紅臉的人,Retinal或許會是你命定的選擇。
《 免責聲明 》
◆ 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風險,本文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狀況仍須由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。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衛教與醫療資訊推廣,我們有義務讓您充分了解到,這些資訊並不具有可以取代醫師、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之效益。
◆ 經本診所取得授權公開之肖像、圖文及影音等,經查證非經由本診所書面同意下,如有第三方將其任意轉載、修改使用,此侵權行所造成之所有損害,本診所不負任何賠償責任,並視情況將依法通知並提出告訴。
◆ 本網站力求網站內容之準確性及完整性,若內容有疏漏,本網站並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,網站內容將會隨時更新,而不作另行通知。
※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