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1-22
包包從之前在北部生活的時候就經常到台北的悠美診所保養皮膚,之後搬到南部後就換來到台中悠美診所保養臉部,可以說是悠美診所的忠實顧客。因為包包想改善臉上的一些斑點與黑色素沈澱等問題,所以在醫師的評估後決定使用「探索皮秒雷射」做改善。
探索皮秒雷射的優勢,在於它以極短的脈衝時間(皮秒=萬億分之一秒),透過「光震波效應」而非傳統雷射的「光熱效應」,更精準地擊碎黑色素,將其震碎成細小粉塵,更容易被人體代謝排出,大幅降低熱傷害和術後反黑的風險,無論是針對淺層斑點、深層色素、痘疤、刺青,甚至是改善膚質、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皮秒雷射都能以更短的恢復期和更佳的效果。
一開始會由美容師做基礎的卸妝清潔,之後會去拍照室紀錄不同角度的面貌。
接下來會敷麻藥,數麻的時間約莫15-20分鐘
每個人的膚況跟感受都不一樣,只要有一點點不舒服都可以馬上跟美容師提出
依包包的經驗來說,真的很怕痛的人可以先跟美容師說想要厚敷跟敷麻時間久一點點
去除臉上的麻藥後,就要開始今天的雷射療程喔!
醫師會針對你的膚況及臉上的痘疤、暗沈、雀斑、曬斑等不同的狀況來調整雷射的強度
這當然取決於醫師的專業及經驗判斷,過程中也會不斷的詢問我會不會痛,可不可以承受
也會細心的告訴我每一個動作要處理哪個部分,跟未來可能呈現的結果
還會仔細的回答我的問題,包含跟診的護士都非常的專業、溫柔
首先掃的皮秒雷射,感覺有點像是下大雨騎摩托車雨滴在高速下打在臉上的感覺
之前用韓國最近流行的微針精華擦在臉上的感覺也很像
一點點微微的刺刺感,有好好數麻的話,真的就是這么微微的刺刺感
主要能兼具去除淺層斑點、深層斑點、同時雷射熱能能刺激深層皮膚組織的膠原蛋白重生
改善皮膚毛孔粗大粗糙的問題,適合完善全臉各方面的瑕疵
掃完皮秒後,再來會換蜂巢的探頭
「蜂巢皮秒」不是一種儀器,指的是一種「聚焦透鏡(透鏡形狀像蜂巢一樣)」
主要針對去除黑色素,用不同波長改善不同層次的斑點
最後數上舒緩面膜和保濕,因為接近晚上所以不多抹防曬,肌膚沒有太多的發紅
敷完臉後還會送上一杯熱茶與退紅藥膏,貼心提醒之後保養需要注意的事
注重基礎保濕、塗抹防曬,避免刺激性的保養品和化妝品等
數了二十分鐘左右的面膜後的紅臉(約莫下午14:20)
這次醫師打的能量比較重一點點,所以剛打完特別紅
比起前兩次來說紅很多,但是醫生會依適合你的膚況跟需求來施打
加上每個人膚質對雷射的反應也會不一樣,我只是真實分享自己當下的狀態
從現在開始的照片都是原況照片,沒有沈鏡,用最真實的狀態跟大家分享
搭車回家時的紅臉(約莫下午17:20)
經過三小時後,臉上的紅就退很多了,退紅速度真的蠻快的
到家洗澡前的紅臉(約莫下午19:30)
下午兩點左右打完雷射,晚上七點多就退得差不多了
隔天出門只要上簡單的底妝,基本上根本不會被發現有去打
術後修復期間真的超短,如果打得劑量沒有像我這麼強
我想走出診所的那一刹那應該就退紅了吧(笑)
左:術後的第一天;右:術後的第三天
第一天臉上還看得到紅紅的小點,第三天幾乎就看不到小紅點了
在相同的地點、背景、光源下拍照,臉整體看起來膚色也變得比較均勻
重點是臉部整體感覺是提亮的狀態,照片一樣都是iPhone原況相機拍攝的
左:打雷射前的斑;右:打雷射三次後斑不見了
現在是完成第三次的療程,期間大約間隔1-2個月施打
不管是斑點、膚質和皮膚的亮度都有明顯改善
尤其是跟朋友聚會,一定會被坐在隔壁的朋友稱讃:「你皮膚看起來怎麽這么好?都沒有毛孔耶!」
而且是療程後一兩天就可以感受到效果,皮秒真的跟淨膚雷射不一樣,真的很值得投資在皮秒上
且打完後幾乎沒有修復期(除非像我最後一次打得這麼麽重,也只花了一個晚上就退紅了)
左:打雷射前的斑;右:打雷射三次後斑不見了
術後也只需要加強保濕和防曬就可以了,也算是一種懶人保養術吧!
現在許多人都會定期做除斑雷射保養,打完之後若疏於照顧不僅會反黑,傷口還可能會有感染風險。
雖然不同雷射是針對不同膚況跟斑點,但皮秒應用的範圍跟針對的領域很廣
重點是修復期真的很短,效果又顯著,所以真的很推薦大家可以試看看
皮秒雷射的光震波治療技術,不僅能夠協助提亮膚色、淡化痘疤和色斑
還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撫平臉部紋路,快速解決惱人的肌膚問題
無論是皮秒還是其他的雷射,術後保養絕對也是重要的一環
許多人定期做除斑雷射當保養,但打完後疏於照顧不僅可能會反黑,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
打擊反黑秘訣:大家都知道打完雷射就是要加強防暖
可以多補充維他命C,但切記避免使用美白、A酸、果酸、水楊酸等有光感性或容易刺激的保養品
畢竟術後的皮膚特別脆弱,也可能會因為代謝而長痘痘都是可能發生的狀況
剛打完雷射皮膚也會比較乾燥,所以以加強保濕是非常很重要的
建議在修復期可以使用「敏感性肌膚」専用的保養品
溫柔的善待皮膚,讓肌膚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慢慢恢復
讓我們一起成為無暇美女吧!
《 免責聲明 》
◆ 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風險,本文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狀況仍須由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。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衛教與醫療資訊推廣,我們有義務讓您充分了解到,這些資訊並不具有可以取代醫師、護理師或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或治療建議之效益。
◆ 經本診所取得授權公開之肖像、圖文及影音等,經查證非經由本診所書面同意下,如有第三方將其任意轉載、修改使用,此侵權行所造成之所有損害,本診所不負任何賠償責任,並視情況將依法通知並提出告訴。
◆ 本網站力求網站內容之準確性及完整性,若內容有疏漏,本網站並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,網站內容將會隨時更新,而不作另行通知。
※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